鋼琴,這件從十八世紀以來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樂器之王”,在它的發展歷史上誕生了多少著名的音樂家、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也許你能說出一大串他們的名字和故事:巴赫、莫扎特、車爾尼、貝多芬、肖邦、德彪西等等,但是,它總是離人們那么遙遠,神秘和高不可攀。筆者從小學習鋼琴,在此想略談一下自己對鋼琴演奏方面的幾點看法。
1.鋼琴彈奏的技術問題
鋼琴彈奏的技術主要是指:人的肢體經過訓練后所具備的在鋼琴上彈奏出構成樂曲樂音的能力。能力,可概括為局部的靈敏、靈活、獨立、力量、速度、反應以及對所有這些方面的控制自如。整體上,則是完美地協調、配合的關系。技術的要求甚多,如觸鍵、指法、踏板……要想成為好的鋼琴家,首先要做到的是十個手指能夠干凈利索、堅挺有力地在鋼琴上飛馳,十指乃演奏鋼琴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因此,十指的力量、靈敏、速度,以及千變萬化的觸健方式和控制能力,是基礎的基礎。
2.對鋼琴音樂風格特點的把握
只要是音樂,它就有風格。
鋼琴藝術發展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世界音樂發展史的縮影。從鋼琴藝術發展的過程入手,即可通向對整個音樂思維發展的了解。透徹掌握鋼琴藝術發展的歷史,各種風格的創作特征,各個作曲家的思維方式,可最直接地領會到音樂的本質。按當前被普遍接受的西方音樂史的劃分,鋼琴藝術的發展經歷了:巴洛克風格時期、維也納古典風格時期、浪漫主義風格時期、印象主義風格時期,20世紀現代音樂風格時期。某位作曲家的作品被定位在某個時代的某種風格中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我們總是可以或多或少地從每一部作品中看到某種風格經典化了的特征,也就是風格中的“精髓”。比如:平衡、典雅、自然是古典風格的精髓;而浪漫風格則注重色彩,并含有許多主觀情感因素。對于演奏者而言,掌握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作品,需要相應地作出不同處理。
3.鋼琴家所應具備的素質
成為一名真正的鋼琴演奏家所要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這確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復雜的問題。中國著名鋼琴家傅聰的父親在臨別前曾贈給他四句話: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最后才是做鋼琴家。可以看得出,要想擁有好的音樂,首先心靈要純凈,做有愛心的人,擁有良好的修養和素質,是演奏一切音樂的前提。